五律的四种格式: V`J823$
G5w_|3`V
由于格律是的格式比较枯燥,所以我们在讲格式的时候会穿插一些关于写作方面的知识,从红楼梦中香菱学诗来看,她是采用的反学法,就是先学格律诗,后学古体诗。我们也采用这个办法。 :mUlnE
sD<`I*B
大家以前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词汇,说某某的作品不合格律,又或者说这个作品某某处出律,也有人听说过这样的词汇如“律句 ” 或者马踢韵一类的,今天我们就讲这个,我们先来看下什么是律句。 sd2 }
O
?">u("!
汉语基本上是以两个音节为一个节奏单位的,重音落在后面的音节上。 Bj*8L6F
以两个音节为单位让平仄交错,就构成了近体诗的基本句型,称为律句。 ~9 Kj>}<
例如 “月落乌啼霜满天”仄仄平平平仄平。 ]wpkbh9Q
我们看下第二四六字的平仄,平仄交替使用。 k
'8mRp
又如 红尘幻若指间沙。这个是 平平仄仄仄平平 LS*#)wV}s
句中第二四六字的平仄是交错使用的 %Qt1`/?y:h
这样会造成声调上的抑扬顿挫,这个是格律诗语感节奏的一个特点。 @Kk&
%K
我们来下格律诗的一个定义。 w"\LP?|;n
按照一定的格式和韵律写成的诗。如我国古典诗歌中的律诗、绝句、词,就是格律诗。每一首格律诗的句数,每一句的字数都是固定的;其中字的平仄,句的押韵、对仗都有一定的要求。 "2~_C!aD
简单地说,就是在内容和形式上符合一定要求的诗词。即在平仄、对仗、押韵、定句、定言、节奏和章法等方面符合要求的诗词,称为格律诗词。 ;.ro~/y*
格律诗有以下几个特点:每句的字数必须一样,限压平声韵且一韵到底,出句和对句的平仄是相对。 2SyL]?>O
最常见的格律诗分为五言和七言格律诗。 +@3?O'6`
也就是我们经常看到的五绝,五律,七律,七绝。我们今天主要讲 的是五律。 SC s[sH'
五言格律诗的四个基本句式。 ?Zr/|oB$
A、仄起仄收 :(仄)仄平平仄 $,0w[_g
B、仄起平收:(仄)仄仄平平 C
"T@+Y^
C、平起平收:平 平仄仄平 [D.oQ"D
D、平起仄收:(平)平平仄仄 5ss2%nw
括号里的字,可平可仄 |h"eR;~Im
如何区分 起收的问题,很简单 看诗的第一句第二字和最后一字的平仄来确定。 w@0uN@@Pr
由这四个基本句式推演出了 五律、五绝四种格式。我们先来看下五律的四个格式. lw_Wb"
8
首句仄起仄收:
(v4@*5?^
(仄)仄平平仄,平平仄仄平。 uKnPU9 DT
(平)平平仄仄,(仄)仄仄平平。 ;B,Y^G,
(仄)仄平平仄,平平仄仄平。 X
kNMF\
(平)平平仄仄,(仄)仄仄平平。 eNerE<6lO
P`$LYo :
我们来看首例诗 @k3o}28^
欲下丹青笔,先拈宝镜寒。 ,+Ft[~
=
tSD5![w;6
已经颜索寞,渐觉鬓凋残。 H
<(UJ{
泪眼描将易,愁肠写出难。 =e$YKA]Z!
恐君浑忘却,时展画图看。 5sVvOR~(,|
谁能告诉我,这首诗里,有几个是现代发声为平,古代发声为仄的如声字? P/H5eA!vX
我通常会说两句话,来概括古典诗歌的写作。第一句是“古典诗歌的写作首先是一个积累的过程” j"CZY.4b
这个要求大家使用正确的方法去读古人的作品 @+DH
这里告诉大家一个读诗的窍门。首先抛开个人喜好去读古人的作品。这个读诗的窍门是一诗三读。 @SMi79 +P
一读:首先要分清是古体诗,还是近体诗。熟悉诗中的典故,了解古典诗歌里的意象。熟悉如何遵循平仄而应用词汇;记住一些韵部里的韵字,记住一些入声字。 }A
WaW[e
P;RD*I=
要了解到这篇作品的中心是什么。 9YpVMPctsF
这个有利与新手去积累词汇和运用词汇。 这个是帮助大家积累词汇,积累韵部里的韵字,还有记住入声字的方法 。 "G^U;v_~<
6} >~y>
同样也是增加古典诗歌积累的过程 。 :i7%olm"
这首诗的韵字,寒,残,难,看 1gC6wO5
fD6p?b,N
觉出是入声字 *~@Q$
kZ
时不是入声 "5-c[? d
但是 石,十,拾都是 qSWbn2up
时在这里是仄? Ml-
/\#iB
这个压韵的字是十四寒韵。 |d|nt3jW}O
是平 -0mw6>RF#`
一直都是平 c=5:Ns4
时展画图看(仄)仄仄平平 l @,Ny X
我们刚说了,括号里的字是可平可仄的哦 R$UpK\O J
hiP{Ev")
我常说韵书不好记,其实韵书不是用来记忆的,是用来查询的。 pXg&Q<A6v
我们读古人诗的时候,同时可以记住一些常用的同韵部的韵字
>/&-b
格律诗唐科举规定,限压平声韵,并且只压一个韵部里的韵字。所以文人也形成了这样的规定,这样的话,我们很难掌握的入声字的问题,可以在平时读诗中得到解决,同时,关于韵字的问题, jDd}[/\
我们都知道韵书很难记,虽然说它不是用来记忆的,但是我们写诗总不能走哪带一本韵书吧。所以在我们读古人作品的同时,会记住不少同韵部的韵字。 <jo{V|
我们在来讲下对和粘的问题 oCB(=pzm
-TjB;Yj$
(仄)仄平平仄, 平平仄仄平。 XB:,3Lo/!:
(平)平平仄仄,(仄)仄仄平平。 [+ 8.~]`
(仄)仄平平仄, 平平仄仄平。 W'X[ED}\Np
(平)平平仄仄,(仄)仄仄平平。 7*MX,f]
我们把诗中一三五七句叫为出句,2468句叫对句 -8I*dh8bp
&x3 |